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防晒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方法: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解析
防晒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方法: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解析
  • 14次
  • 2024-12-19

  纳米氧化锌(NanoZine 0xide)是一种尺寸范围在1~100nm的新型多功能无机材料,因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等物理特性,纳米氧化锌比普通氧化锌更能有效地遮挡紫外线,近几年纳米氧化锌作为紫外吸收剂被广泛应用到了化妆品中。但是,最近研究发现,防晒霜中的微量纳米氧化锌可经人体皮肤吸收进入血液,此外,纳米氧化锌对癌细胞的毒性较正常细胞大,可有望成为抗肿瘤药物,因此,纳米氧化锌作为防晒剂用于化妆品中的安全性也受到了人们关注。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测试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防晒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报告。


  急性毒性试验


  一次性经口或腹腔注射给予ICR小鼠50nm氧化锌(1250、2500、5000mg·kg-1),2500 mg·kg-1组的纳米氧化锌在经口或经腹腔染毒30min内均进入小鼠循环系统,并在小鼠肝脏、脾脏和肾脏聚集。纳米氧化锌经口染毒在小鼠器官中吸收分布较腹腔注射组高,且清除较快,染毒6h后就开始被清除,而经腹腔注射的纳米氧化锌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达到72h。


  肝脏血清酶指标和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经口给予纳米氧化锌引起小鼠短暂的肝脏损害。一次性灌胃给予SD大鼠20nm氧化锌水溶液(5、50、300、1000和2000mg·kg-1),14d后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呈反向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5mg·kg-1)大鼠肝脏、胰腺、心脏和胃的微病变发生率高于其他高剂量组。


  另一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经口给予小鼠20 nm氧化锌(1000、2000、3000、4000、5000mg·kg-1),小鼠肝脏、脾脏和骨骼的损伤程度也呈反向剂量效应05。因此,急性经口或经腹腔毒性试验显示,纳米氧化锌在低剂量时就能被大鼠或小鼠系统吸收,可导致短暂的肝脏损害。


  皮肤(眼)刺激性试验


  日本实验室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连续3d给予豚鼠一侧皮肤涂抹0.05 m 40%纳米氧化锌乙醇溶液,豚鼠皮肤出现轻微红肿。


  因此,纳米氧化锌对豚鼠皮肤具有轻度刺激性。急性眼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25%纳米氧化锌橄榄油溶液对白色家免眼睛为轻度刺激性。


  透皮吸收试验


  1、体外试验


  应用哺乳动物或人体离体皮肤和Franz扩散池进行研究。Cross等18将人腹部离体皮肤暴露于2种防晒剂配方[60%硅酸包被的氧化锌(15~40nm)溶于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和20%纳米氧化锌溶于辛酸癸酸甘油三酯]24h(10mg·cm”),发现2组均少于0.03%纳米氧化锌进人皮肤角质层。


  2、体内试验


  人体或动物皮肤局部应用含有纳米氧化锌的防晒霜,通过透射离子显微镜、多光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皮肤活组织中的锌含量。


  人体皮肤局部应用含20~60nm氧化锌防晒霜(0.5~1.0mg·cm-2,25cm2),分为完整皮肤(应用2h)和胶带剥离损伤的皮肤(应用48h)2组,2组均发现纳米氧化锌仅聚集在皮肤角质层和毛囊皮脂腺开口处,未到达角质层以下组织。另外2项人体试验研究发现防晒霜中26~35mm氧化锌仅聚集在人体皮肤表面或角质层。


  亚慢性毒性试验


  每天经口给予SD大鼠不同剂量(67.1、134.2、268.4、536.8mg·kg-1)40 nm氧化锌,共计13周,结果发现高剂量组(536.8mg·kg-1)雄性和雌性大鼠均出现贫血及轻度到中度胰腺炎症状,因此,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268.4mg·kg-1。


  毒性机制研究发现纳米氧化锌对人胃腺癌细胞系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且此抑制作用可被螯合剂阻断。连续5d经口给予雌性小鼠20~30 nm氧化锌(333.33 mg·kg-1),发现小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增高,病理组织学显示有肝脏细胞坏死;肾小球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及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肺泡严重充血、水肿。说明纳米氧化锌对肝脏、肾脏和肺脏均具有毒性。


推荐资讯Related news
推荐服务Related service